未成年法治教育中心的建设需要系统规划,首先要明确其功能定位。这类中心不应仅是简单的法律知识宣讲场所,而应该是一个集教育、矫治、预防、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从教育功能来看,中心可以通过模拟法庭、法律情景剧、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,让未成年人在参与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。烟台开发区检察院的创新实践就很有借鉴意义,他们打造的"沉浸式"法治教育模式,通过VR技术还原真实案例,让青少年在虚拟环境中体验违法行为的后果,这种体验式教育的效果远超传统说教。
在空间布局上,未成年法治教育中心应当注重功能分区。可以设置法律知识普及区、案例展示区、互动体验区、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功能区域。其中,互动体验区尤为重要,可以通过设置交通法规模拟、网络安全测试等互动项目,让未成年人在实践中掌握法律常识。最高检在相关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,法治教育要避免"填鸭式"灌输,而要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,这正是现代法治教育的发展方向。
预防性教育是未成年法治教育中心的重要职能。中心应当针对校园欺凌、网络犯罪、性侵害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预防教育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、角色扮演等方式,让未成年人掌握自我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技能。澎湃新闻报道的某地"法治教育进校园"活动就很有特色,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护能力。
未成年法治教育中心的建设还需要注重理论研究。中心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,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、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深入研究,为法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。最高检与高校合作建立的多个"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研究基地"就是很好的范例,这些基地既开展理论研究,又指导实践工作,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。
综上所述,未成年法治教育中心的策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从功能定位、空间布局、师资队伍、课程体系、技术应用、评估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。只有建立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法治教育体系,才能真正提升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,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。随着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,未成年法治教育中心必将成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。